小春才過,冬至相催。光陰駒過隙,須鬢雪成堆。冬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,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,那么,你知道,冬至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嗎?為了幫助大家了解冬至節氣,特為大家準備了冬至節氣的簡介、特點和風俗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![]() 冬至節氣的含義 冬至,又稱“冬節”、“賀冬”,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、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,與夏至相對。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,時間點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-23日之間。冬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,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,并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。 據傳,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,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。冬至這天,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,幾乎直射南回歸線(南緯23°26')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,比南半球少了50%。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,且越往北白晝越短。 冬至節氣的特點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,這對于我國多數地區來說,顯然偏遲。冬至期間,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℃以下,南方地區也只有6℃至8℃左右。不過,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,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,平均氣溫仍然在10℃以上,真可謂秋去春平,全年無冬。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。過了冬至以后,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,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,夜間逐漸變短,所以,有俗話說,“吃了冬至面,一天長一線。”另外,冬至開始“數九”,冬至日也就成了“數九”的第一天。 ![]() 冬至的民間風俗 祈福:在古代,由于科技和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,所以官方和民間都會定期或不定期的祈福。作為古代僅次于過年的時節和日子,在冬至祈福就成為了古時人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習俗,其目的是為了祈求消除疫疾,減少荒年、饑餓與死亡。 祭祀:與祈福相應的,冬至也是祭天祀祖的日子。 南方湯圓:民間有“吃了湯圓大一歲”的說法。冬至吃湯圓,是我國的傳統習俗,在江南尤為盛行。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。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、花糕和糯米粉圓,然后用肉塊壘于盤中祭祖。 北方餃子:餃子的由來相傳是源于醫圣張仲景,張仲景告老還鄉時,看到受凍的百姓,便叫弟子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,再撈出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,做成一種叫“驅寒矯耳湯”的藥物給百姓吃。后來,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,形成了習俗。 ![]() 近五年冬至時間 2023年的冬至時間:2023年12月22日 11:27:09 農歷:十一月(大)十一 2024年的冬至時間:2024年12月21日 17:20:20 農歷:十一月(大)廿一 2025年的冬至時間:2025年12月21日 23:02:48 農歷:十一月(大)初一 2026年的冬至時間:2026年12月22日 04:49:55 農歷:十一月(大)十四 2027年的冬至時間:2027年12月22日 10:41:50 農歷:十一月(大)廿五 冬至節氣的含義是什么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,想要了解其他節氣的含義、風俗、特點、意義等內容,請點擊訪問:節日大全欄目。 推薦閱讀: 1、霜降節氣的含義是什么? 2、寒露節氣的含義是什么? 3、秋分節氣的含義是什么? 4、白露節氣的特點和風俗簡介 5、處暑節氣的特點和風俗簡介 6、立秋節氣的特點和風俗簡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