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千年文化,三千年詩韻。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了流彩華章之美,比如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短短幾個字就能將讀者帶入意境,那么,你知道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的意思是什么嗎?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出自哪?下面為大家整理了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的出處及賞析,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。![]() 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什么意思? 合抱的大樹,生長于細小的萌芽;極高的高臺,筑起于每一堆泥土;千里的遠行,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。 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出處 此句出自春秋老子《道德經·第六十四章》。全文如下:
《道德經·第六十四章》
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。
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 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亂。 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 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 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,無執故無失。 民之從事,常于幾成而敗之。 不慎終也。 慎終如始,則無敗事。 是以圣人欲不欲,不貴難得之貨;學不學,復眾人之所過。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。 《道德經·第六十四章》譯文 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,事變沒有出現跡象時容易圖謀; 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;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;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生以前就處理妥當;治理國政,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。 合抱的大樹,生長于細小的萌芽;九層的高臺,筑起于每一堆泥土;千里的遠行,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。 有所作為的將會招致失敗,有所執著的將會遭受損害。 因此圣人無所作為所以也不會招致失敗,無所執著所以也不遭受損害。 人們做事情,總是在快要成功時失敗, 所以當事情快要完成的時候, 也要像開始時那樣慎重,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。 因此,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,不稀罕難以得到的貨物,學習別人所不學習的,補救眾人所經常犯的過錯。 這樣遵循萬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會妄加干預。 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全文賞析 從"大生于小"的觀點出發,老子闡述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,說明"合抱之木"、"九層之臺"、"千里之行"的遠大事情,都是從"生于毫末"、"起于累土"、"始于足下"為開端的,形象地證明了大的東西無不從細小的東西發展而來的。同時也告誡人們,無論做什么事情,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,從小事做起,才可能成就大事業。 作者簡介 老子,又稱老聃、李耳,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、道家學派創始人。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,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,存世有《道德經》(又稱《老子》),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,主張無為而治,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。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。 老聃(dān)(約前571——前471),字伯陽,謚號聃。又稱李耳(古時"老"和"李"同音;"聃"和"耳"同義)。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(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陳國,今河南鹿邑,安徽渦陽存有爭議)人。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 想家之一,被道教尊為教祖,世界文化名人。 推薦閱讀: 1、 “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幾枝”的意思 2、 “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的意思 3、 “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。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”的意思 4、“紅豆生南國,春來發幾枝”的意思 5、 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的意思是什么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