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、歲月更迭,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,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徐陵《春日》原文及翻譯注釋,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![]() 《春日》原文
《春日》
徐陵 岸煙起暮色,岸水帶斜暉。 徑狹橫枝度,簾搖驚燕飛。 落花承步履,流澗寫行衣。 何殊九枝蓋,薄暮洞庭歸。 《春日》譯文
岸邊的田野村落籠罩在茫茫暮色中,清澈的江流被霞光輝映得一片絢爛。
狹窄的小徑上不時有橫出的樹枝擋道,偶然掀起的轎簾驚起了低飛的春燕。
下轎漫步在花瓣飄落的山徑上,踏過澗石,流水中時常照出我的身影。
這一幕幕景象,宛如湘水神靈打著花燈車蓋,在靄靄的暮色中從洞庭湖畔回來。
《春日》的注釋
斜暉:斜陽的余光。
橫枝度:穿過橫出的樹枝。
簾:指轎簾。
承:踩。
寫:此指映照。
九枝蓋:指畫有九花的車蓋。張衡《西京賦》有“含利,化為仙車。駕四鹿,芝蓋九葩”之句,形容仙人車仗的不同凡俗。九枝,指一干九枝的花燈。
薄暮:傍晚,太陽快落山的時候。
洞庭:湖名,即洞庭湖,在溯南北部、長江南岸,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;南及西納湘、資、沅、澧(lǐ)四水,北納長江松滋、太平、藕池、調弦四口汛期泄人的洪水,在岳陽城陵磯匯人長江;昔日號稱“八百里洞庭”。
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前六句實寫暮色蒼茫、水映余暉以及橫枝、驚燕、落花和流水,可謂一片春意盎然;后兩句寫自己陶醉于美景之中,如同神仙乘坐華美的車駕回歸洞庭一樣。此詩視角獨特,實寫美妙之極,想象十分巧妙,且升華了詩的意境。 作者簡介 徐陵(507~583)字孝穆,東海郯(今山東郯城)人,徐摛之子。南朝梁陳間的詩人,文學家。早年即以詩文聞名。八歲能文,十二歲通《莊子》、《老子》。長大后,博涉史籍,有口才。梁武帝蕭衍時期,任東宮學士,常出入禁闥,為當時宮體詩人,與庾信齊名,并稱“徐庾”,與宋朝郭茂倩并稱“樂府雙壁。”入陳后歷任尚書左仆射,中書監等職,繼續宮體詩創作,詩文皆以輕靡綺艷見稱。至德元年去世,時年七十七,贈鎮右將軍、特進,其侍中、左光祿、鼓吹、侯如故,謚曰章。 有四子:徐儉,徐份,徐儀,徐僔。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: 1、“曹雪芹《臨江仙·柳絮》”的原文翻譯 2、“陸游《水龍吟·春日游摩訶池》”的原文翻譯 3、“歐陽修《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》”的原文翻譯 4、“溫庭筠《春日野行》”的原文翻譯 5、“韋應物《春游南亭》”的原文翻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