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、歲月更迭,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,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駱賓王《在獄詠蟬》原文及翻譯注釋,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![]() 《在獄詠蟬》原文
《在獄詠蟬》
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,南冠客思深。(客思深 一作:客思侵) 那堪玄鬢影,來對白頭吟。(那堪 一作:不堪) 露重飛難進,風多響易沉。 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予心? 《在獄詠蟬》譯文
深秋季節寒蟬叫個不停,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。
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,獨自吟誦白頭吟這么哀怨的詩行。
秋露濃重,蟬兒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,寒風瑟瑟,輕易地把它的鳴唱淹沒。
有誰能相信秋蟬是這樣的清廉高潔呢?又有誰能為我這個無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?
《在獄詠蟬》的注釋
曩時:前時。
將:抑或。
徽纆(mò):捆綁罪犯的繩索,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。
蟪(huì)蛄(gū):一種比較小型的蟬。
綴詩:成詩。
西陸:指秋天。
南冠:楚冠,這里是囚徒的意思。用深:一作“侵”。
玄鬢:指蟬的黑色翅膀,這里比喻自己正當盛年。那堪:一作“不堪”。
白頭:這里指詩人自己。
露重:秋露濃重。飛難進:是說蟬難以高飛。
響:指蟬聲。沉:沉沒,掩蓋。
高潔:清高潔白。古人認為蟬棲高飲露,是高潔之物。作者因以自喻。
予心:我的心。
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作于患難之中,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,以蟬比興,以蟬寓己,寓情于物,寄托遙深,蟬人渾然一體,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“遭時徽纆”的哀怨悲傷之情,表達了辨明無辜、昭雪沉冤的愿望。 作者簡介 駱賓王(約619—687年)字觀光,漢族,婺州義烏人(今浙江義烏)。唐初詩人,與王勃、楊炯、盧照鄰合稱“初唐四杰”。又與富嘉謨并稱“富駱”。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,歷武功、長安主簿,儀鳳三年,入為侍御史,因事下獄,次年遇赦,調露二年除臨海丞,不得志,辭官。有集。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,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《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》,敬業敗,亡命不知所之,或云被殺,或云為僧。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: 1、“黃庭堅《滿庭芳·茶》”的原文翻譯 2、“陸游《東湖新竹》”的原文翻譯 3、“辛棄疾《賀新郎·賦琵琶》”的原文翻譯 4、“納蘭性德《一叢花·詠并蒂蓮》”的原文翻譯 5、“杜甫《嚴鄭公宅同詠竹》”的原文翻譯 |